精准农业提升农高区“智慧”

 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这些设备都由电脑自动控制,温度传感器会将实时采集的数据发送到计算机,假如大棚里温度过高,计算机终端会根据预先设定的温度数值,控制外部遮阳网打开,同时打开换气风机、水帘降温。当设备监测到同一温室内不同位置的温度不同时,计算机会自动控制内循环风机工作,使得温室空气流动,从而达到整个温室温湿度相同。通过传感器、物联网等技术应用,东营农高区农业生产进入集约化、精准化、智能化时代,粗放式的传统生产模式逐渐由精准农业替代。

  据介绍,自2012年以来,东营农高区就以提高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水平为重点,整合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的技术优势和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平台优势,依托6000亩的农业综合试验基地,实施了精准农业科技示范工程,集成精准农业、农业云计算等领域关键共性技术,开展农业生产过程、环境与资源、市场和消费监测预测,为农业精准化管理提供支持。

  “水稻田里的土壤墒情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土壤的湿度,当土壤湿度超过水稻种植的下限值时,计算机终端自动控制电磁阀打开,田间管网系统就会直接对水稻的根部进行滴灌。”中国农科院研究员毛龙向记者介绍了“田间数据采集——编制灌溉指令——合成肥水液——输送植物根部”灌溉系统。

  这一智能型肥水一体化膜下滴灌模式由园区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实施,计划总投资800万元,占地1500亩,主要建设了水源动力系统、过滤施肥系统、田间管网系统、田间数据采集及环境监测系统、智能控制系统、信息化系统等六大系统,可以实现腹膜、播种、精准化灌溉、施肥、施药等一体化机械作业。东营康益农业科技公司副总经理季增诚介绍,“采用膜下滴灌技术不仅解放了农村劳动力,还可实现每亩增产30%,节水70%以上,化肥利用率提高30%,土地利用率提高10%,平均新增收益500元。”

  目前园区已建成使用温室智能监测管理、智能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、智能循环水养殖控制、农产品质量溯源等6个应用系统,实现了信息技术在数据采集、信息传输、分析决策、智能控制等整个管理过程的广泛渗透,园区信息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。

  园区还与中国农业大学、浙江大学、国家农业信息化技术研究中心等院所合作,以物联网和感知、传输技术为依托,以多网融合为基础,投资5000万元实施了智慧农场科技示范工程,形成覆盖政务管理、社区服务、质量溯源、科技信息、电商交易等各领域的信息化服务体系。据介绍,园区正规划建设智能人工气候室,该项目建成后可突破地理位置、季节条件等外界自然条件的限制,实现反季节育种、种植、植保、生物工程等科学研究、环境试验,能够为科研机构、科技型企业搭建科研孵化平台,对于完善黄三角创新平台具有现实意义。


上一篇: 【48812】薄壁轴承标准表大全(精细轴承)

下一篇: 如何调节宝来大灯左右角度